English 中文

何森

1968 生于云南开远,同年随父母迁到重庆 
1989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师范系,分配到重庆市第四十中学任教
2003至今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 展
2012  对月,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0  虚幻的现场,Marella 画廊,米兰
2009  何森版画展,A Story画廊,釜山
      绘.画,北京现在画廊,北京
2008  来,一起吧,Tilton画廊,纽约
2007  此时彼刻,现在画廊,北京
2004  如影随形,现在画廊,北京
2003  女孩 . 玩具 . 烟,红门画廊,北京
      何森个人作品展,Marella 画廊,米兰
2002  何森个人作品展,Piltzer 画廊,巴黎
2001  场景,东廊艺术,上海
2000  那些女孩,红门画廊,北京

群 展
2014  北京现在画廊十周年群展,北京
      巴塞尔香港艺术博览会,香港
2013  流觞故事-中国当代新绘画,福冈亚洲美术馆,福冈
      演变-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开馆展,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南京
2012  再编码-修辞与叙事的重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
      脉象-首届秦皇岛文献展,秦皇岛当代艺术馆,秦皇岛
      艺术.前沿-当代艺术邀请展,宋庄美术馆,北京
      相形之下-承传与演绎的艺术,金鸡湖美术馆,苏州
2011  中国式书写,今日美术馆,北京
      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
      成都双年展“溪山清远”,东区音乐广场,成都
2010  现代性的十副面孔,D-PARK北京会所,北京
      改造历史,国家会议中心,北京
      且听风吟-中国当代艺术联展,别处空间,北京
      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Louise Blouin基金会,伦敦
      超时尚-中国年轻艺术家、时装设计师跨界展,别处空间,北京
2009  2009 都市中——中国当代艺术选展,子午线国际中心,华盛顿
     “见微知著”,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威尼斯
2008  别处现实,别处空间,北京
      中国本土,那坡里美术馆,那坡里 自由中国,BSI银行基金会,卢加诺
      艺术史中的艺术家,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北京
      绘画之乱,天画廊,北京
      九重天86阶,别处空间,北京
      今日中国,Belvue美术馆,布鲁塞尔
      亚洲方位——南京三年展,南京博物院,南京
      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华美术馆,深圳
2007  中国新视觉,Arndt Partner 画廊,苏黎世       从西南出发—西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7,广东美术馆,广州       贵阳双年展,贵阳市美术馆,贵阳        中国制造—中国当代艺术,露易斯安那美术馆,哥本哈根       极简,Mun画廊,北京       从新具像到新绘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       黑白灰,今日美术馆,北京       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国立当代美术馆,首尔       夏季艺术展,奥美零空间,北京       在黄色的海,A Story画廊,首尔       十年一觉,和静园艺术馆,北京
2006  臭美,Marella 画廊,北京   ARCO06,马德里 江湖,Tilton 画廊,纽约;洛杉矶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 虚虚实实 — 中国当代艺术展, Heyri 艺术文化空间,首尔 中国制造 — 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歌剧院画廊,伦敦 变异的图象   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展开的现实主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大陆油画,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 2005  中国当代绘画,Cassa di Risparmio 基金会,博洛尼亚 第二届布拉格双年展,Karlin 大厅,布拉格 未来考古学 — 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院,南京 好女孩 — 坏女孩,红楼基金会,伦敦 着陆现实 — 中国当代艺术,首尔艺术中心,首尔
2004  中国前卫艺术展,Vanessa Art House 画廊,雅加达 拥挤与空旷:11+1,艺术景仓库,上海 中国影像绘画,季节画廊,北京 花家地,季节画廊,北京;新加坡季节画廊,新加坡 中国绘画新景观,Marella 画廊,米兰 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 北京、重庆、上海 — 绘画与摄影,Karin Sachs 画廊,慕尼黑
2003  红色之外 — 中国当代艺术展,Marella 画廊,米兰; 特拉维今日美术馆,佩鲁贾 新生代与后革命,环碧堂画廊,北京 现代化与都市化,汉城亚洲艺术节开幕展, 韩国文化艺术基金会 Marronnier 艺术中心,汉城 图象的图象 — 2003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深圳美术馆,深圳 2002  纽约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纽约 青春残酷,东大名创库,上海 金色收获 — 中国当代艺术展,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萨格勒布 2001  迹象未来,红门画廊十周年展,红门画廊,北京 男孩女孩,上河车间,昆明;斯民艺苑;新加坡 上下左右,成都现代艺术馆夏季学术邀请展,成都 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2000  世纪之门   中国艺术邀请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陈列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艺术中的人与社会,广东美术馆,广州   原创 — 中国艺术6人展,中国艺术情景画廊,香港   墨尔本艺术博览会,墨尔本 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上海   成都现代艺术馆秋季学术邀请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 1999  开启通道   首届东宇美术馆收藏展,东宇美术馆,沈阳   上河美术馆学术邀请展,上河美术馆,成都   新锐的目光,国际艺苑美术馆,北京   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国际会展中心, 上海
1997  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1995  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都市人文主义-四川新派艺术展,Schoeni 画廊,香港   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 中国当代油画展,Theoremes 画廊,布鲁塞尔
1994  切片展,重庆教师进修学校,重庆
1993  后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   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2  中国油画年展,汉雅轩,香港   广州90年代艺术双年展,江南大酒店展览中心,广州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广州
1989  四川省美展,四川省展览馆,成都


公共收藏
中国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深圳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 和静园艺术馆 成都现代艺术馆 华人当代美术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德意志银行 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基金会 渣打银行  BSI银行
福冈亚洲美术馆


表象和虚无:一种后意识形态时期的青春主题 ——何森作品解读/文:朱其

何森从1998年开始描绘一种关于成长的青春主题,这个主题是关于在九十年代末期,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他1998年前后的作品中,典型的画面是很多时髦年轻人坐在一个空房间里,房间里只有一个沙发,屋内灯光暗淡。那些时髦的女孩男孩,因为面对照相机镜头的闪光在瞬间变得恐惧不安。他们的脸被一片白光模糊了,身体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前倾状态。何森的绘画表现了一种新一代人的虚无感。
在九十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画家开始利用摄影的表象表达一种个人内心的心理现实,画面内容是一种寓言化的反映内心困境的青春主题。因此形成一个“青春残酷绘画”现象。何森也是这批画家中的一个。
在何森的绘画中,他描写了一代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一种内心状态,但他并没有去描绘这种社会影响的背景,而是通过一种寓言化的图像去表达这一代人的精神症候。何森的那些年轻人打扮时髦,气质漂亮,但他们坐在一种幽暗的压抑的并且单调乏味的气氛里,不仅显得慵懒,而且带有一种虚无感。他们显得有些纯真、有些颓废、也很聪明,但他们好像对一切都没有激情,也没有乌托邦幻想。他们好像既不恨什么,也不热爱什么,好像没有任何东西能激发起他们的情感冲动。他们坐在一无所有的房间里,他们的内心有一种虚无感,这是一种除了青春和物质理想本身没有更多幻觉的青春虚无感。何森的画面传达了一种关于新一代人在成长时期的一种感伤情绪和焦虑状态,其背景是在九十年代后期,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开始受物质主义和商业文化的影响,从而具有一种后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
在绘画方式上,何森这一代画家开始探索绘画视觉与摄影图像的关系。这种探索类似于德国画家里希特的对于照片图像的模仿,何森的绘画在视觉上主要是一种对于摄影图片的这一层表象的描绘,这层表象不是描写外部的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寓言化的摄影图像,反映这一代人的一种内心逃亡感。
何森在摄影的表象和寓言的表象两个层面找到了一种视觉上的一致性。即摄影表象作为一种的绘画图像,它是一种虚构的摄影视觉,是为了表达一种虚构的现实,这个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现实主义,通过用一种心理现实主义的图像来表达197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人在九十年代后期的一种新的自我主体性。因此,何森的绘画更像是一种精神分析绘画。
在何森最近的作品中,绘画形态开始更表现主义一些,这表现在背景大片暖红色调或者蓝色的冷色调、以及女性身体上的性感细节,这些方面都强化了一种后意识形态时期的享乐主义特征。在视觉上也不再是一种对摄影图像的模仿。何森开始侧重于脸部的现实细节的描绘,表达她们的精神分析特征。在何森的新作中,女性身体的表象主要被作为一种绘画的精神分析表象,它不是关于女性身体的真实的解剖特征,而是一种被寓言化的集体象征。何森试图用这一时期另类青年女性的一些身体表象和情感特征,去表达所有这一代人在青春时期的对于全球主义时代的感伤情绪和虚无感。
在某种意义上,何森试图通过他的绘画去表达新一代人在九十年代后期的一种自我结构的表象,这种自我表象在1970年前后出生一代人身上具有一种混杂性和自我矛盾的特征,即它集青春感伤、后意识形态的虚无感、享乐主义以及消费的物质主义于一身。
何森在一些新作中,让这些年轻人都怀抱一个玩具,使他们处在玩具带来的安全感和成长伴随的恐惧感之间。而这只是一条何森试图引导观众进入他想构造的意义世界的视觉线索,通过这条路径所能进入的实际上是一个青春困境,或者说是一个由虚无的精神表象构成的具有全球主义特征的新一代人的自我困境。
而在何森的绘画中,这个困境没有受到批判和谴责,而这正是何森的一个后意识形态特征,因为,新一代人在社会转型期间,没有找到一种确定的批评标准。在这个背景下,绘画在何森那里,更多是作为一种美学上的自我救赎的方式,绘画似乎只是为一种青春的虚无打开一个在美学上可以翻越并且逃亡的窗口。在某种意义上,通过绘画在美学上的一种个人逃亡,似乎也是这一时期艺术的唯一意义。

                        写于2002年9月15日